找到相关内容1085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“超越”与中国“三教”的超越方式

    的宗教的超越性存在物。为下文着想,我想再重复一遍:一切宗教的最低要求就是超越人类世界乃至物质世界;此,就不能算宗教。   5.超越任何实在(transcending any real beings...

    黄玉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091624.html
  • 寒山·寒山寺·寒山文化初探

    遂寻之。见一子可数岁已来,初谓牧牛之竖。委问端倪,云无,孤弃于此。封干携至国清寺,付与典座僧。……”   “释封干师者,本居天台国清寺也。剪发齐眉,布裘拥质,身量可七尺余。人或借问,止对曰‘随时’二...

    林锡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591638.html
  • 持诵《普贤行愿品》速得成就的道理——益西彭措堪布

      往昔佛在世时,卫国有位须达长者,信敬佛法,是僧众的施主。   须达家中有两只鹦鹉,天生聪明伶俐,能听懂人的语言。每一次见到比丘来时,这两只鸟就先行告诉家人,让家人出来迎接。   有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普贤行愿品|普贤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73791663.html
  • 讲如何修定慧

    地的意思是,如果你的心念能够达到四禅,当时,你就会生起几种修行人最珍贵的心念:   1.的心念——就是平等心,没有造作的心,在四禅里面会升起来。   2.舍受——在四禅里面没有乐受,只有不苦不乐...四支:内净、喜、乐、定。   三禅离喜,离二禅的喜。有四支:行舍、正念、正慧、乐、定。   四禅离乐,离三禅乐,出入息断。有四支:、念清净、不苦不乐、定。   根据经典的说法是这样的,就是说,...

    致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391834.html
  •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

    ,则意味着普遍的规范应当以确认人的存在价值为内容。   上述关系的进一步展开,便表现为仁与义的统一:“仁,人之安宅也,义,人之正路也。旷安宅而不居,正路而不由,哀哉!”[45]义与宜相通(义者,宜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3.html
  • 古塔的踪影

    佛教的崇敬,历史上也有许多达官贵人、富商巨贾,把自己的宫殿和豪华住宅,也作了佛寺,这也促进了我国古塔与宫殿、府第的结合。 佛教要在我国传播,就必须采用我国人民熟悉并乐于接受的形式。古印度堵波的传入和...的姓名。塔内尚有其它捐施主姓名的刻石计方。它们都是研究古代佛教经典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。登封净藏禅师塔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北里处的会善寺山门西侧,属于亭阁式塔。净藏禅师于唐天宝五年(公元 年)殁于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092100.html
  • 冯学成:《中庸》说要第四讲

    如果希望向良好的方向运行,那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?遵循什么样的轨道?实际上都将归结在我们的心上,归结在我们每时每刻的取舍之上,怎样取?怎样?将人生百年的取舍串联起来就是自己的命运!其它地方根本就找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392106.html
  • 禅风熏染中的心态

    可以转惑见为真智,即群迷为正觉,大暗为光明,夫性岂异物耶!   诗人初到永州,住在龙兴寺的西轩。因房室朝向不好,不见阳光,闇昧昏闷。诗人“凿西墉以为户”,遂觉敞亮许多。诗人以此因悟佛道。   ...

    张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692118.html
  •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

    营造之风。仅以齐宣修容为例,她“常无蓄积,必行信。京师起梁安寺,上虞起等福寺,在荆州起禅林、祇洹等寺,浔阳治灵邱、严庆等寺。前后营诸寺佛宝帐百余领,躬事后素,亲加雕饰,妙于思理,若有神功。性好赈施,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092197.html
  • 敦煌壁画中的杖具

    记载,为了避免比丘乞食时与人们产生误会、发生矛盾,佛祖要求比丘到信家乞食时,“不应呵呵作声入他人”,“不应打门”,也“不应以杖打狗”,可制一锡杖,“杖头安镶圆如盏口,安小镮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”;“至...

    胡同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60592494.html